学校要闻

“本地与引进种质资源高效结合与利用研究”项目完成验收

来源:科技处责任编辑:耿丽雪终审:发布时间:2018-10-12浏览次数:1070

  1011日,由我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本地与引进种质资源高效结合与利用研究”验收会举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许宁主持验收会。校长郑喜群及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参加了验收会。

  项目首席专家于立河教授向验收专家组作了项目整体研究情况汇报,各协作单位就各自课题标志性成果作了补充介绍。由原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担任组长的验收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有关研究资料,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认为该项目已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一致同意通过业务和财务验收。

  “本地与引进种质资源高效结合与利用研究”于2013年由农业部立项,由我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与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山东、北京、辽宁、黑龙江、山西等地的2所高校、5家科研院所和2家企业组成产学研联合研发团队。项目针对我国不同生态区主要农作物的生产问题,结合地方作物品种及种质资源存在的瓶颈因素,从国内外农作物优势生产区引进优质种质资源,针对我国各地区不同生态特点,对外引种质资源进行形态、生理、产量、品质等综合评价,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和发掘优质抗逆性状,创建新种质和特殊遗传材料,筛选优良品系,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建立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在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新品种和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五年来,项目组引进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和杂粮种质资源7211份,筛选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1224份,向国内79家育种单位发放特异种质资源5755份次,促进了育种单位间种质资源共享;创新了一批耐盐碱的水稻种质资源,早熟、耐密植、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玉米种质资源和耐寒性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并选育出新型玉米和高产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在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建立了21个核心试验基地和61个示范点(区),进行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和辐射,试验示范面积累计达到4000余万亩。从而弥补了我国种质资源不足,丰富了现有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国内今后的育种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验收会现场

于立河教授向验收专家组作项目整体研究情况汇报

文/郭伟  图/孙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