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大庆网:八一农大理科硕士千字文言文答辩敬母校谢恩师

来源:大庆网责任编辑:孙春雷终审:发布时间:2019-04-09浏览次数:1415

大庆网2019年4月8日讯

标题:八一农大理科硕士千字文言文答辩敬母校谢恩师


向君亮在答辩现场

  “七载光阴,农大之于余如故土,怀青春之渴望,入璀璨之星河,追真理之脚步,探科学之奥秘。生命之无穷尽也,奥秘亦之。宏大乎如鲸如象,毫微乎如胞如核,天地使之然也。今文之将结,业之将终,余心不胜感激。”这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的肺腑之词,导师们听到后先是惊讶再是动容。

  这篇文章文采斐然,感情真挚,而它的作者却是一位理科硕士毕业生。

  他叫向君亮,就读于八一农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文言答辩出新裁

  “巍巍吾校,承困知勉行,积厚成器之训,荟萃群英。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对于八一农大,向君亮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本科到研究生,七年光阴,学校的各个角落都遍布着他的足迹。

  虽然是一名理科生,但向君亮对文言文却格外热爱,甚至是痴迷。上完课,做完实验,他就会到图书馆研究古籍,钻进“古文”的海洋是他最大的乐趣。

  在上研二的时候,他萌生出一个“别出心裁”想法,那就是毕业论文用文言文答辩致谢,深爱的母校,深爱的古文,两者结合就是最好的谢意。

  为此,他空闲之余就一直研究这篇致谢词。特别是撰写论文的时候,每当论文写累了,他就开始思考,查阅古籍、引经据典,如此一来,这篇致谢词已然成品。


向君亮和导师殷奎德

  致谢恩师不忘本

  “于师之恩情,非寸草之心报春晖之恩能比,今于此叩谢,一谢先生于学术,于处世之教诲,二谢先生三载之殊遇,三谢先生生活之照料。”在这篇致谢词里,向君亮对自己的恩师、同学、父母均表示了感谢,最感谢的便是他导师——殷奎德教授。

  向君亮说“殷老师常常教导我们,无论从事什么,都要做好一个人字,要把德永远放在第一位。”他一直铭记老师的谆谆教诲,三年研究生生涯里,踏踏实实做实验,兢兢业业搞科研,不曾懈怠。

  “师之课高级生化,堂上幽默风趣,新知由浅及深,再以道具、草图配之,生等铭记于心也。”是向君亮对恩师殷奎德课堂的评价;“德高望重,宏儒博学。”是向君亮对恩师为人的评价。

  学习从来不是被动输出。谈及向君亮,殷奎德老师赞不绝口,如同一位满心欢喜的父亲谈论着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秀品质,“向君亮每天都是实验室最早出现,并能一直坚持下去的,即使周末亦是如此。他还特别乐于助人,不仅帮助解答本专业同学请教的学术问题和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也来者不拒。”

  学生敬重爱戴老师,老师关爱呵护学生,师生之间一种默契,两人眼中都能看到彼此的闪光点,并各自珍惜欣赏,这是对新时代师生情谊一种最好的诠释吧!

  以下为致谢原文:

  时己亥正月,春意萌然,南国之地,生机勃勃,早日桃花,遍满山头。然北国之际,银装素裹,唯有松杉,傲骨留存。忆往昔,自吾去蜀出关,求学于垦区黄埔,寒往暑来已七载,今当别离,实难舍难分。七载光阴,农大之于余如故土,怀青春之渴望,入璀璨之星河,追真理之脚步,探科学之奥秘。生命之无穷尽也,奥秘亦之。宏大乎如鲸如象,毫微乎如胞如核,天地使之然也。今文之将结,业之将终,余心不胜感激。

  巍巍吾校,承困知勉行,积厚成器之训,荟萃群英。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余,芸芸众生之一,等闲之辈,三生有幸,拜之于师殷奎德门下,先生之于余,如师如父亦如友,三载研究,心血浸透。吾本愚笨,而又跨科入学,门墙忝列。始入门,余七窍通之六窍也,先生由零起,授之以渔,鞭辟入里。师之课高级生化,堂上幽默风趣,新知由浅及深,再以道具、草图配之,生等铭记于心也。及困,先生以课余外域图视之吾等,海参崴、乌克兰,风土人情,美味佳肴,美人美景无不吸引。先生治学严谨,德高如山,常于细微处授以学术、处世之道。先生常教余,格物致知,先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尔等为人处世,德为先,学术深浅次之。纵有五车之富学而无德,不为才,不为用,与常人不如。本文纲要,皆结先生点滴之心血,先生之德才兼备,吾等难望其项背,未来之日,余必铭记先生之教诲,之殊遇,不求闻达于世人,但求细事巨微无愧于心,无过于人矣。及其斧正拙笔,字斟之,句酌之,晨昏弗懈。为学莫重于尊师,恩师循循以导,谆谆而教。于师之恩情,非寸草之心报春晖之恩能比,今于此叩谢,一谢先生于学术,于处世之教诲,二谢先生三载之殊遇,三谢先生生活之照料。

  师母张兴梅,人之贤母也。余出身制药,土化分析,无一通者。然师母,始于器材而终于分析,无不躬,吾心甚是感动。止于乎?未若也!师母行事,细心谨慎,对于事物,惜爱尤佳,以此,物必虽老而焕发,人视之而心愉悦也。师母之言行,余无一不观于眼而铭于心,铭于心而励于行,受益终生。

  春秋七返,难忘制药。壬辰戊申,入百草园,乃遇姊黄玉兰,此余三生之幸也。玉兰本为吾班之主任,因视吾等为弟为妹,故以兰姐称。农大七载,非兰姐之照料,之帮助,之关爱,无今生。乙未初,随其实验,至丙申仲夏,一年有余。此时段,余理论、实践突飞猛进,始入分子之门,植物之门,夯实后三年研究之基。兰姐之关怀深感于余,以大创带进科研之门,之于研究生之时,如有难或遇挫,必问必寻。今将别离,七年之情非百二十字能述,余在此叩谢。师刘权,未若大朋友也,基础理论、操作,无不躬亲以授;东北地理所之金剑,余心甚是感激,西文之理法,科研之文辑,无不耐心指导,虽远隔万里,仍细心授之,余虽愚钝,未曾弃也。制药系之师孙跃春,带余入植物盐碱逆境之门,授以初识,而后光阴,亦是关照有加,穷尽吾生,不能忘矣;葛文中、李婧、贾桂燕、赵蕊师等,三年实验,无论实验之法或器材,无私援助,感动至极。

  同窗之情,甚是难忘。师姐李建伟、宋烨,于科研思路、技法启之;李洋洋者,数术之佼佼也,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无不耐心讲解,之于生活,与刘文静、李琦、李芳、张莹、张尚卫等,常伴左右,共享欢愉,平担伤忧,三年之情,此生亦未穷!王佳琦、刘爽、李章雷、吴文斯、唐瑞禧、申永瑞等,于试验之中尽力而助,心底点滴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自余呱呱坠地至今,廿又六年矣,然今进不得衣锦还乡,以光门庭,退未尝趋庭鲤对,而事双亲,吾心甚是愧疚。鸦能反哺,羔羊跪乳,母上大人勤苦,面上纹路渐深,两鬓华发三两,儿虽多看而不语,心里铭记也。父母养育之恩未曾敢忘,今儿朝南叩首,虽无以报得三春之晖,而心稍能安矣。

    记者 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