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中国食品报:张东杰 北大仓食品安全的科技守卫者

来源:中国食品报责任编辑:终审:闯垒发布时间:2017-06-28浏览次数:634

《中国食品报》2017年1月18日第A5版

20170118110032726.jpg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张东杰

  他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黑龙江省“十五”以来食品安全科技领域首席专家,为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黑龙江省水稻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岗位专家,他带领的团队迅速成长和壮大,开辟了水稻和大豆加工与质量控制的全产业链安全体系,为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带来近20亿元的经济效益。

  他作为课题主持人,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作为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创新标兵”,他坚守在“北大仓”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的教学与科研战线,尽心尽责。

  本期食品学院周刊邀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东杰教授走进【对话封面人物】,畅谈他在农产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创建北大荒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模式

  2003年4月,张东杰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经过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确立了“1234”北大荒示范模式,即:“一条主线、双向控制、三方联动、四个到位”的系统化示范模式:

  一条主线——在理念上始终贯彻食品安全是“从农田到餐桌”的主线上进行全程控制;

  双向控制——“逆向设限”和“顺向布控”;即食品安全控制的主要思路是,启动时以标准为准绳,坚持“从餐桌到农田”的逆向设限,操作时以生产规程为准绳,坚持“从农田到餐桌”的顺向布控;

  三方联动——科技支撑、企业带动、政府监管的联动运行机制;

  四个到位——标准和法规制定到位、集成技术应用到位、可追溯的预警体系建设到位、政府监管力度执行到位。

  经项目技术成果推广,该模式的实效性和操作性得到提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集成后实用性较强,普及率较高。项目在2008年8月验收之际,被验收专家组主任委员陈君石院士提议命名为“北大荒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模式”。

  张东杰在黑龙江食品安全领域不断前行,相继获得国家支撑计划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攻关项目的持续支持,“水稻生产加工全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成果于2012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厅一等奖,“大豆生产加工全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于2016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研究从多个层面解决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技术难题,形成产地环境评价与修复、农业生产安全控制、产品加工安全控制和全程安全控制地方标准等方面的技术成果,与北大荒集团总公司、黑河市农技推广中心、九三油脂有限公司和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为种植户、加工企业和政府解决了关键技术、提供了示范标准。

  张东杰表示,“能为黑龙江食品安全做点事儿,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为荣耀的,面对这项事业,我会一直在路上。”

  持续研发食品安全创新性技术成果

  在建立了北大荒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模式之后,张东杰持续创新研究思路,开创了利用生物指纹图谱溯源鉴别种质资源的真伪,利用矿物质元素溯源评价食品的产地和营养特性,从代谢组学角度评价贮藏和加工对原料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小米、芸豆等杂粮作物的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

  他解释道,生物指纹图谱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建立像人类指纹一样具有特异性、可以区别品种及个体间差异的图谱,其标记数量多,不受外界环境及作物发育阶段的影响,具有结果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且提取出的基因样品可以保存较长时间,适用于仲裁性或者溯源性鉴定。可为原产地产品保护和纯品种鉴定提供坚实的科学和技术保障。

  张东杰说,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和特色食品加工大省,食品安全的长远规划应是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应建立具有数据汇总、溯源监控、预警召回、信息查询功能的“黑龙江食品安全数据中心”,构建这种操作性和实效性强的食品安全数据平台,符合政府、企业和百姓的需要,满足行业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开创团队与学科建设的“五大”目标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没有团队的支撑,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和贡献,‘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转化、大效益’是我们的团队建设目标。”张东杰说。

  最初,以17名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学科团队成员,凝练和整合粮油深加工方向、食品质量安全方向、功能食品开发方向、发酵与生物保鲜方向,成功获批“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了高端商品米加工与提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胆固醇乳酸菌、DNA和矿物质元素的农产品原产地质量追溯、农产品非法添加物高效检测和农产品风险评估技术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体现了团队的智慧。

  在核心团队的带领下,目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的学科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科研课题立项、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人才梯队建设、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学院整体实力从建系之初的小系到全校的强院,乃至同行业的知名学科和学院,社会服务和影响力逐步提升。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中加合作食品研究发展中心、教育部谷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工程中心、教育部谷物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一个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落地生根,在龙江土地上结出一批批科研硕果。

  科技助力黑龙江绿色食品发展

  张东杰说,当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出总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省外销售额近500亿元,绿色食品其加工产量以及销售额均达到了历史新高。认定无公害产地面积1.45亿亩,占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的70.2%,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省内主导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在省外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经济效益显著。但黑龙江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整体较低、监管和优质优价品牌较少,应促进绿色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绿色食品供给质量与效率,靠科技创新提升黑龙江绿色食品竞争力。

  围绕着黑龙江绿色食品发展,张东杰和他的团队集成多项国内外食品安全科技领域的领先技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障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安全的技术体系,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旻怡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