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壮丽七十年,奋进新时代。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喜迎第35个教师节,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发广大教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热情,学校在教师节前夕,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和突出业绩的一线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教育工作者等予以表彰。
他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展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他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人师表,师德高尚;他们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新闻中心将在学校网站、微信、微博平台上分批集中展示受表彰个人的先进事迹,树立先优典型,让展示的过程成为向先优学习的过程,努力在全校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三育人”之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朱吉杰
朱吉杰,男,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师,纲要教研室主任。曾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主讲的《习近平的家国情怀》获教育部微党课类优秀作品,《英雄的北大荒人》获得黑龙江省第五届高校微课大奖赛一等奖。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他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坚持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自己真学、真信、真用,筑牢自己的思想阵地,并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在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朱吉杰对思政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化人”是教育的目的,要想“化人”,首先必须“化物”。“化物”指的是对理论体系和教材的理解和消化。他总是在内容的取舍上下功夫,他认为任何理论都应该是鲜活的,但是体现在教材中,它们则相对是静止的,再新的教材也是滞后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讲授的时候要与时俱进。政治是严肃的,但政治课的教学语言则可以是生动的、幽默的,这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对于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用学生的话说,听朱老师的课不“困”。
科研方面,他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他将科研与课程性质相结合,体现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他利用大庆独有的地域文化资源,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先后发表文章近10篇,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2项。2014年,《铁人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章”》一文获得了大庆市社科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文一等奖,《铁人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的典范与样本》一文获大庆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也是教师的职责之一。他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庆的地方发展献计献策,先后两次获得大庆市民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利用纪念重大事件的契机为学生作报告,如纪念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活动,以自我的觉醒和实践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
“三育人”之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李庆利
李庆利,男,中共党员,1994年来校任教,现任体育教研部教学群体中心主任,第一党小组组长,副教授。执教二十几年来,他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作风正派,倾注全身精力干工作,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仁的认可和好评,曾荣获校级优质课教师、省大学生运动会优秀教练员、全国农业院校优秀体育教师、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优秀教练员、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优秀裁判员等称号。
他是一名老党员,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理论学习、本职工作、联系群众等各方面都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教书育人,竭尽全力提高学生的健康体魄,在校园建设、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一线教师无私风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是一名一线骨干教师,在教学中,思路清晰,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人格,树立健康体育教师形象。他刻苦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学生。他注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人民教师的优秀品格,他以身诠释了一名根系“北大荒精神”和“铁人精神”一线教师的人生价值。
作为体育教研部教学群体中心主任,他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工作,认真做好工作规划。业余时间,他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视频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播,并与同行一起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作为一名老教师,他很好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从思想上对新教师进行敬业精神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针对教学理念辅导新教师,使他们能够很快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并不断成熟起来。
他是校田径队的教练员,从教二十几年来,从裴德老校区到百湖大庆,从砂石土地到网红体育场,他见证着体育场的升级变化,见证了队员的成长成才。他的队伍中没有体育特长生,在省市级比赛中想取得好成绩无比艰难。他通过购买书籍、视频学习,多方求教,针对每一项训练、每一名学生的体质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他像父亲一样带着一群孩子挥洒汗水,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2108年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他带的两名运动员分别获得跳高第二名和女子400米栏第二名,两枚银牌是黑龙江省本届赛会的最好成绩,更是龙江的骄傲。2019年黑龙江省第十七届学生运动会甲组比赛中,我校田径队以男团第一名、女团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战绩,创造我校参赛以来历史最好成绩,交上了完美答卷。
“三育人”之管理育人先进个人—李冬野
李冬野,女,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现任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培养科科长。作为一名管理工作人员,她始终把“三育人”指导思想当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基础,秉承全心全意为全校教师学生服务的理念。曾获得学校授予的“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工作委员授予的“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十多年来,作为研究生教育战线的一员,她一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许多毕业的研究生如今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她一直为自己所从事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研究生培养工作,从解答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的问题到“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的维护;从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到课程开课;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到项目中期检查和验收;从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印制到试卷存档……,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连接和保障作用。多年来,李冬野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不曾出过一次错误。
她连续六年组织“研究生外语学位考试”,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都在四百人左右,为了报名参加考试名单的准确,她每次都会反复审核已通过考试和未通过考试人员名单,并亲自印制考试试卷。除了组织学生考试外,她还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排课工作。她结合学生课程情况与老师协调,在课程开课前对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审核全校的开课情况,对学院漏排的课程做到及时提醒。
近几年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人数也相应增加,一个研究生申请毕业有很多程序需要把关,个人学习计划学分是否修满,其中包括课程是否都通过考核、中期考核是否通过、学术会议是否已经按要求参加、开题报告是否通过、实践环节是否都合格等等,她能对每个事情做到事无巨细,确保每个环节严谨不出差错,为学校学位授予工作做好保障。
从事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十余年,她熟悉国家、学校颁布的各项政策,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2011年她作为第三参加人的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主持并完成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农业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性研究》;2017年撰写的2篇论文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农林工作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评选活动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十余年来,她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作着最平凡的事,却将这些平凡的事做到一丝不苟,看到一届一届学生们成才,是最让她欣慰和快乐的事情,“困之勉行,积厚成器”的校训让她不会忘记该坚守什么,这份农大情怀,这份执着让她更坚定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和传承。
“三育人”之管理育人先进个人—郑永文
郑永文,女,中共党员,动物科技学院副处级辅导员,现任学院分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学风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带领分团委获评“垦区五四红旗团委”、校“学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30多项荣誉。
她以引导青年坚定信念跟党走为主线,结合建党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通过知识竞赛、主题团活、网络答题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加强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依托“青马工程”“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加强学生骨干培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把微信、微博、QQ群等新型教育媒体成为弘扬主旋律的重要阵地。她创新党课形式,主讲的微党课参加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与评比活动,荣获黑龙江省首届高校网络文化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她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构建起“五位一体”的党组织共建共享模式。她创新党员发展办法,在学校率先开展党员发展素质量化考核,推进党员发展工作透明化、程序化、规范化。她创办党员微讲坛,指导学生党员将理论学习形象化、具体化,使青年学子自觉成为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传播者。她带头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和党员先优示范工程,所带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先后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她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黑龙江省赛区青红赛道中,她本人指导的项目获金奖1项,学院学生包揽我校全部3项金奖。学生多次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和科技竞赛中斩获特等奖、团体一等奖等,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17项,省市级奖励30余项。学生团队累计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88项,7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首批入驻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她构建了“1+3+5”的学风建设体系,将校企合作有效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参与设立25项企业奖助学金、组织9个校企合作班,先后担任8个校企合作班班主任。加强学生学业的动态跟踪管理和帮扶机制,实施研本“1+1”帮扶共建,参加课题研究23项,参与实验200余次。本科生考研率和就业工作多年位列全校前茅。
她勇挑重担,从不退缩。14次开学典礼,13次毕业生离校,她始终奋战在学生工作的最前沿,产假还未休完又返回了工作的第一线。为汶川地震后的四川籍学生开通免费长途电话,为身患糖尿病的小洋偿还5000元的助学贷款……面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她用心温暖,用爱呵护。学院先后涌现出了以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周亚强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有9名学生在她的培养下加入学校辅导员队伍,传承辅导员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她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工作至今她先后考取国家三级和二级心理咨询师,发明心理学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及教学奖励3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4项;指导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发表学生工作论文11篇。
14年来,她怀着对学生满腔的热爱,默默地播洒着汗水和爱心,用自己的至诚之心,责任之心,上下求索,努力工作,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引航、助力,为学生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本期统稿:耿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