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6年)
崔晓满同志先进事迹
崔晓满,男,1942年6月出生,山西省泽州县犁川镇崔河村人,1961年8月参军工作,196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平军分区政委、四平市市委常委。1997年7月退休,2002年4月回到崔河村,2005年12月至2014年10月任崔河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10月至今任崔河党总支书记。十几年来,崔晓满狠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抓基础惠民生,强党建促发展,讲奉献作表率,受到太行山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抓基础惠民生“大校村官”为民忙
崔河村位于泽州县东南20公里处,全村共有173户,573口人,属于纯农山区。崔晓满结合实际,抓调产,办实事,逐步夯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崔晓满回乡时,看到孩子们还挤在透风漏雨的旧仓库里上课时,心情十分沉重,便萌生了建新学校的想法。当时,村里还背着20多万元债务。面对困难,他东奔西走,多方筹措资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村百姓的积极捐助下,累计筹资180万元,带领群众投义务工4700多个,建成全镇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2014年又建成一所幼儿园,福泽周边多个村的孩子。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和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近年来,又陆续修通了4.5公里出村水泥路、环村路和田间道路,修建了健身广场、文化中心。二是大力推进新区建设。村里因为宅基地批不下来,已经20多年没盖新房子,许多村民祖孙三代挤在一起。他把村民住房现状用录像机拍下来,提供领导研究,用真心打动了主管部门领导,在政策范围内,一次性批复21户宅基地,村民们如愿以偿迁入新居。积极组织实施“暖心工程”,投资新建了崔河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着眼解决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难题,为周边8个村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优抚老人建起温馨幸福的港湾。三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崔晓满自费带着村干部外出考察,最终选定了种桑养蚕、养鸡等投资小、周期短、效益好的项目。建成年出栏 60万只的养鸡场一个,组建起种植、养殖等5家合作社,发展中药材200多亩,桑田400余亩,建起日烘茧8000斤的烘茧站,为周边30多个行政村提供种源、技术、收购服务,实现了“户均二亩桑,人均增收四千元”的目标。崔晓满还先后为村民联系到80多个就业岗位,与陕西一家运输公司建立了长期劳务关系。为了更好地发展种养业,他带领村民将72亩荒地进行改造,修建了两个蓄水池,对外承租,村集体收入由此破“零”。
强党建促发展推进八村一体建设
主动把在部队长期做党务工作、政治工作的经验,用在加强支部建设上,时刻要求大家“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是强班子。崔晓满刚回家乡时,看到村里一度迷信盛行,赌博成风,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无法承担带领群众致富的重任。在他的倡导下,镇党委改选了村两委班子,选出了一个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退伍军人当村委主任。二是带队伍。为尽快把新班子扶上路,他时常给党员上党课,讲国际国内形势,讲党的政策,讲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三是建制度。健全党支部工作运行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工作水平不断攀升,被市、县评为红旗党支部。2014年10月22日,泽州县委组织部批准成立崔河党总支,由崔晓满任党总支书记,引领周边村庄共同致富奔小康。年过七旬的崔晓满再挑重担,带领党总支一班人,团结一致、奋力进取,按照“八村一体化建设”新思路,加快实施“三基地+两区”新规划——稳步推进蚕桑基地、中药材基地、小米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区、采摘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
讲奉献作表率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崔晓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彰显了党员干部的为民务实清廉本色。在学校的修建过程中,他提出了“人人捐资,户户捐资,党员干部带头捐资”的口号,带头率先捐款3万元。外出考察项目时,他能搭车就搭车,能徒步就徒步,为村上节约每一分开支。村里上新项目时,村民怕投资折本,他就拿自己的退休工资为群众垫资。他在村14年,从没有拿过一分工资、没领过任何补助补贴,对群众的谢意总是婉言拒绝,就连通信、交通等各种办公开销都是自掏腰包。2008年夏季,因腰椎发现肿瘤,住院施行手术后,他吩咐家人秘而不宣,照常出现在田间地头;2012年,他患了严重的糖尿病,仍然秘而不宣,日夜奔忙;2015年1月4日,他因胃癌不得不施行切除手术,并先后化疗8次,但他依旧秘而不宣,奔忙在推进“八村一体化建设”第一线……
崔晓满废寝忘食、不遗余力地建设家乡的先进事迹,传遍了太行山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崔晓满先后被民政部和总政治部授予“全军优秀离退休干部”;被吉林省省委、省军区授予“一心为民模范共产党员”。2005年5月29日,晋城市委、晋城军分区作出“向崔晓满学习的决定”;同年7月1日,崔晓满被总政治部授予“全军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