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擎理想之光 守三尺讲台

来源:共产党员网责任编辑:刘璇美玉终审:发布时间:2021-11-04浏览次数:1497

  今天是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我们向所有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送上深深的祝福!回顾几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位全程见证者和参与者。她70年坚守三尺讲台,以理想之光照亮了万千学子的人生道路。让我们走近人民教育家”——于漪。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创建于1953年。这所学校在教育界声名远播,拥有一支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领衔的教师队伍。92岁高龄的于漪,如今还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尽管已经退休多年,她还是经常回到学校,跟老师和同学们做交流,也不断刷新着自己站在三尺讲台的纪录。

  1929年,于漪出生在镇江一户做小生意的普通人家。她的童年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度过。中学时的一堂《陈情表》,老师讲到茕茕孑立字,刻进了于漪的脑海里。老师说:字的读音就是贫穷的穷,字形下半部分这里是一竖,不是一撇。再穷,脊梁骨要硬,要挺得直!老师的这番话,让于漪记了一辈子,老师教的不仅是字音字形,同时还有做人的道理。

  1947年,于漪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四年后毕业,进入杨浦中学的前身,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也成为一名老师。她先是教历史,1959年改教语文。不论教什么课程,于漪都以极端认真的态度备课。于漪说,为了备课,她把每一句话都写出来,然后再修改,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甚至每天早上上班的路上,脑子里都要像过电影一样,课该怎么讲,怎么开头,怎么铺展开来,怎么样形成高潮,怎么结尾,她把每一堂课都当作艺术作品来教。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于漪老师就经常做公开课和直播课,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有老师评价她的课,经常能够运用非常整齐的句式,抑扬顿挫的节奏,再加上她控制的非常好的音调、音色,总之,她的语言特别能够送到学生的耳朵,最后进入学生的心灵。正因为对教学全身心投入,1977年恢复高考,于漪执教的两个班,原本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考上了大学,录取率100%。第二年,于漪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

  为了给百废待兴的基础教育打造一个可复制的教学模式,于漪潜心总结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了《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中学语文备课手册》等多部著作。这些浸润着于漪多年实践心得的教学实录,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教育界没有人系统完整地研究过教师学。于漪把这个功在千秋的课题揽在了身上,带队发起研究,写出了两本书:《现代教师自我发展丛书》和《现代教师学概论》,教育部把这两本书就作为全国教师教育的培训教材。其中,《现代教师学概论》是中国第一部研究现代教师学的一部理论著作。

  在于漪看来,语文教育一方面要教会孩子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塑造健康、向上的灵魂。在教育实践中,作为教师一定要讲求知行合一1985年,于漪上任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在她当校长的多年里,学校没有聘用过校工,校园里所有的卫生工作,全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承担。

  杨浦中学位于上海东北部,这里曾经是上海的工业重镇。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转型期,这里遍地棚户区、茅草矮屋,孩子辍学率很高,于漪把几乎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困难孩子身上。有一年,一位姓何的学生患上肺病,需要用雷米封治病。那时,于漪老师每月收入并不高,一瓶雷米封6块钱,但为了给孩子治好病,她每个月都买给孩子吃。于师说,学生身上的事,都是我们老师心上的事。

  2002年,于漪退休了,她把精力更多投入到培养年轻老师上。这些年她先后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开设近2000节公开课,逐步培养带动起一个三代特级教师梯队,涌现出一大批知名教学能手。2019917日,于漪老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几十年来,于漪一直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是她这一辈子最崇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