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谋创新发展 促龙江振兴

来源:黑龙江日报责任编辑:佟尚谕终审:闯垒发布时间:2023-12-29浏览次数:1712

黑龙江日报2023年12月29日第六版专刊

  近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体育馆星光璀璨。“我最想做的事,是做人民最需要的事,为国家大豆产业振兴贡献八一农大力量。” 在学校迁校20周年暨建校65周年的文艺晚会上,农业农村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玉先教授说道。这不仅是张玉先教授的心愿, 也是八一农大全体师生的铮铮誓言。

农业农村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玉先团队连续四年在垦区

创造亩产突破300公斤的佳绩

  近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平台优势,创新科技服务模式,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水平。

持续深化高质量合作共建

激活内生动力汇聚发展合力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省领导包联,省教育厅、北大荒集团共建八一农大工作,精准落实厅垦共建。

  学校加强与北大荒集团的合作共建,持续深化校垦共建。学校与北大荒集团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并先后与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九三、牡丹江、宝泉岭、北安、红兴隆等6个分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共建7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其中申请获批省级平台3个,开展试验示范项目96项,每年约500人次师生深入垦区开展试验示范和实习实践,学校为垦区“三大一航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开创了该校服务垦区新模式及产教融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新局面。其中,学校与建三江、九三、牡丹江三个分公司共同备案了寒地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大豆绿色种植产业技术研究院、北方寒区奶牛养殖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针对水稻、大豆及奶牛养殖全产业链关键生产环节,累计开展试验示范项目90余项,提质节本增效明显。张玉先教授大豆栽培创新团队采用“三调一控”栽培技术以实现大豆高产稳产,该团队在垦区不同生态区设立试验示范基地,以提高垦区大豆单产、增加种植户效益、提升垦区大豆生产水平为目标,以和平牧场科技园区作为大豆超高产潜力挖掘的试验点,在此进行了长期科学研究,连续4年取得实收亩产突破300公斤的好成绩,其中2020年亩产645.2斤创造了黑龙江乃至东北的单产纪录。朱洪德教授团队培育的“垦农34”大豆品种实收测产达到亩产622.4斤,2022年创造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旱作大豆百亩攻关田的历史纪录,成为黑龙江省“金豆王”。

  八一农大持续加快推动校地合作共建。学校与大庆市、牡丹江市、安达市、青冈县共建“三院一区”4个校地共建基地。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成为实现5次航天搭载的航天育种与技术示范基地;牡丹江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申请获批省级检验检测平台资质;安达农业科技园区每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30项,接受实习学生千余人次,成为教师科研、学生实习的重要基地;青冈鲜食玉米产业技术研究院近两年立项25项,依托研究院申报了省重点项目。学校获批大庆市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3个,与肇州县、依安县、绥化市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3个,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成效显著。近年来,八一农大与大庆市合作设立了“市校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项目”,受到农户、科技人员、政府、高校四方的高度认可,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学校积极落实省委“组织农业院校专家,服务边境县发展农业生产”要求,结合密山市、虎林市县域情况,选派了6支专家技术团队进行对口服务工作。学校还选派3名专业教师参加“组团式援边行动”,分赴密山市、呼玛县、嘉荫县三个边境县开展为期3年的援边工作,带着八一农大“兴边富民 稳边固边”的满腔热情,助农兴工,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精准帮扶

谱写龙江乡村振兴新篇

  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创新打造科技服务。近日,2023年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揭晓,“创新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成功入选,这是该校第三次入选该项目。五年三次入选,记录着学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点滴足迹。

  目前,王秋菊教授在依安县双阳镇开展“狮白鹅与生态种养科技产业扶贫技术”,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12省、62个县,指导养殖狮白鹅3000余万只,直接利润超5亿元,带动近4万人就业,近万人脱贫。“‘玉鹅’生态种养模式技术”于2018年入选首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学校科技服务金品牌。

  杨凤军教授带领的设施园艺科技服务团队作为科技特派员获国家科技部表扬,该团队在大同区创建了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0多项,带动500多户农民致富增收,每年农业增收近1亿元,其“创新寒地棚室生产技术”项目入选2022年“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金光辉教授带领的马铃薯优质栽培及种质创新科技服务团队坚持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研发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紧密结合,围绕我省马铃薯产业开展技术推广服务。该团队的马铃薯“垦薯”“垦彩薯”系列品种,转化率较高,服务社会效益好,其中“垦薯1号”为北大荒集团首个高淀粉专用品种,已在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通过垦薯系列高淀粉品种与“四优一管”栽培技术的推广,淀粉加工原料薯的淀粉含量从13%提高到了16%以上,产量大幅提高,成效显著,引领了垦区及周边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发展。团队成员5人均是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科技和人才作用,社会服务和科技帮扶年人均3个月以上,年培训新型农民及技术人员500人次以上。

  2022年以来,学校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155人,目前学校建有科技服务团队67支,持续强化有组织、有目的、重成效的科技服务。

科技小院赋能乡村振兴

勠力同心将服务做实做细

  近年来,“科技小院”在区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以来,八一农大获得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科技小院13个,省级备案培育科技小院8个。学校以这些科技小院为中心,着力构建三级示范链,建立了大同区、林甸县、建三江分公司等6个示范区(县),八面通镇、尖山农场等10个示范乡镇(农场),肇州县新福乡耀先村、大同区八井子乡永和村等15个示范村。

  学校以深化综合改革和推进开放合作为驱动,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新农科人才。2022年以来,“科技小院”累计培养研究生90余人,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8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5项,开展学生实习实践1000余人次。学校持续推动教育革新,学生把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

  八一农大“科技小院”入驻团队重点针对杂粮作物高产优质品种引培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提质、节本、增效及黑土保护,大豆栽培生理、营养调控、化学调控、耕作与黑土保护,盐碱地土壤修复、作物品种筛选和种植技术,杂粮复配产品,蔓越莓深加工,优良甜瓜品种选育,寒地林果种植技术,绿色瓜菜栽培管理技术,绿色低碳高效的“糯玉米+N”现代化全产业链模式,中药刺五加、赤芍种苗繁育,“玉鹅种养”技术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小院”的创设,强化了农业科技供给,提升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自成立以来,小院开展农民培训2200余人次,科技服务干货满满、硕果累累。

  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八一农大的专家教授与农民朋友紧密联系,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有了更多可能。农企产业发展中遇到困难,科技人员就集中攻关;农民朋友生产实践中碰到难题,科技人员就现身解决。经过驻院师生的不断努力,小院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取得实效,带动地方创收3000余万元。

  学校围绕种植、畜牧、食品、智慧农业等方面,在垦丰种业、和平牧场、依安县等地区建立了综合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53个,不断拓展科技服务区域和服务内容。

  筑梦黑土,兴农强国。踏上新征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将继续弘扬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坚持“扎根垦区、立足大庆、服务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为己任,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增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己任,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勤练强农兴农本领,奋力谱写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新篇章。

(孙春雷 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