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丽,一名只有10年教龄的高校“青椒”,却有着10年教授、8年硕导、6年博导经历。她用热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用丰富的学识培养了大批知农爱农人才;她坚持探索农业科技前沿,在影响黑龙江农业生产的低温冷害和土壤盐碱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她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将研究课题和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她是名副其实的“神农英才”“龙江学者”。
用教育热情点燃火种,用育人初心护苗前行
孙晓丽教授主讲/参讲4门本科生课程、3门硕士研究生课程、2门博士研究生课程。她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以科学知识为支撑,以北大荒精神和科研创新精神为核心,开展课程思政,在知识传授中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主讲课程获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培育项目、省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校研究生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创新适应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科教融汇农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主持参与教研课题6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部,获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省高校青年教师课件制作大赛二等奖等教学奖励5项。她坚持言传身教相统一,在言传身教中践行立德树人光荣使命。积极参加省市妇联、青科协等组织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作为校女教授协会会长围绕女大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与女大学生面对面”活动,作为教师代表进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宣讲。获得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颁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奉献奖”,获大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大庆市最美巾帼科技工作者、大庆市巾帼建功标兵、北大荒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于202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大庆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用科研热情抵御寒冷,用温婉知性软化大地
孙晓丽教授带领团队瞄准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低温冷害和土壤盐碱化问题,开展寒地作物耐低温/盐碱基因挖掘、机制解析和育种研究。她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24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5项,获省高校科学技术特等奖等科研奖励3项,获黑龙江省第十三届青年科技奖、大庆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鉴定了大豆耐盐碱基因8个,结合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育种手段,创制了耐盐碱大豆新种质3份。通过校企合作技术开发项目,创制了适宜于北方春大豆育种的高产抗逆新材料23份;培育了“圣豆”系列大豆新品种3个,年种子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以“垦粳”系列水稻品种为材料,创造了适合不同熟期的、耐逆优质水稻材料12份,其中2份材料已完成农业部中间试验,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了宝贵的种质和基因资源。
用服务热情融化冰雪,用强农执念助力振兴
孙晓丽教授作为省市科技特派员和省三区人才,积极服务佳木斯市同江市、大庆市大同区等受援单位,足迹遍及两市三县4个农场17个自然村;积极将研究课题和先进技术带到受援地示范推广,近三年引进各类项目12个,创办涉农企业1家,引进资金200余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她大力推动农技推广、科技小院、市校合作等项目与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的资源整合,重点实施了同江市水稻大豆高产攻关、大同区盐碱地水稻提质增效、建三江水稻绿色高效行动等项目。用科技赋能我省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真正将论文写在了龙江大地上。
巾帼筑梦绽芳华,砥砺奋进新时代。孙晓丽教授在她挚爱的科研教学岗位上,潜心科研倾心育人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