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重要且艰巨,只有坚决依靠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同时进一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得到根本有力保障,才能切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对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作出部署。新时代新征程上,对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把牢国际合作交流的正确方向;二要胸怀“国之大者”,深化国际科研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三要引育全球卓越人才,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教育高地;四要强化系统思维,推进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改革创新。立足部门工作定位,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高水平教育开放工作要求和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如何深化改革,提高我校国际合作工作的效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我想谈两点认识:
一是优化国际合作的全球布局。努力构建高质量对外教育交流合作体系,深化对欧美和俄罗斯的学术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的合作,把高质量、高标准“引进来”与多样化、可持续“走出去”结合起来,构建多层次、宽领域、主动作为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以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为例,在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中,对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要点,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提升项目综合执行质量。2024年上半年,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修订了《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拟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对省内外15所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化改革,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长远而稳定的发展。利用地缘优势及合作基础,夯实与俄毗邻州远东城市对口院校的多元化合作,同时加强与俄罗斯近欧腹地院校的交流,提高我校与俄罗斯院校合作的广泛性与有效性,为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执行及下一步多类型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创新国际合作的内涵模式。围绕师生需求,有效利用国外优质资源,明确目标,精准发力,主动开拓国际合作新模式。尝试产业化国际合作,与现有高水平国际合作伙伴强化合作,从传统合作模式向围绕重大前沿课题的联合科研模式升级,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走向国际,努力构建“挖掘产品特色—带动学科专业发展—开展国际专业团队科研合作”的模式,简言之,就是通过国际产业文化,促进国际科研合作和师生交流。以国际合作团队建设为平台,促进科研合作上水平、人才培养上台阶。尝试中俄高校共同组建科研合作团队,聚焦中俄黑土保护、寒地农业、农业机械等领域,联合开展研究,联合申请国际科研合作项目,通过高水平项目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为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