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主动和坚定信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作出系统部署,为构建适应科技强国建设要求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奋斗方向,也为我们广大科管工作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关键手段。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要牢牢把握这一总目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不断丰富和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重要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二是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系统观念,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我们要构建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更加健全的体制机制来不断拓展科学研究的深度广度,这也对科管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们科管工作人员牢牢把握新时期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基础和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高政治站位。
二、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思维,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
“十三五”以来,我校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但对标国内农业院校发展势头,我们仍存在诸多差距。从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偏少、科技与平台建设投入不足等表象来看,我校有组织科研需要进一步强化,这就需要我们练就“科技自立”之功、掌握“科技自强”之道,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有组织科研”是针对“个体的”“自由的”“无组织的”研究活动,应该以现实需求为导向,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和制度安排,汇集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集中优势资源,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协同攻关的科技创新运行模式。有组织科研的前提是有共同的、明确的研究目标;有组织科研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活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和组织动员至关重要;团队作战是有组织科研的显著特征;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科技攻关是有组织科研的基本思路。
因此,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就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对有组织科研的方向选择、制度保障和资源配置进行系统谋划和科学决策;要加快科研组织变革和科研机构建制化,构建有利于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体系;要注重战略科学家培育和人才梯队建设,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积蓄发展后劲;要优化科技人员考核和科研团队评价制度,推进科研机构(团队)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有组织科研的导向性;要不断完善横向交叉、纵向贯通的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机制,探索创新链多主体协同模式。
三、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落实,不断推动创新发展格局
首先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有价值科技攻关。进一步增强论文、专利不是科研的终点,应该使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推动研究理论上书架、技术成果上货架才是我们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向,把科技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科技创新生态的良性循环。
其次是要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培育高水平研究成果。我们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开展的研究绝不应该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应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的科学研究,这样的研究才符合我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而且能够有效破解标志性成果产出较少这一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再次是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市场的技术攻关,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全力开展“顶天立地”科技创新行动,全力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北大荒现代农业产业战略需求,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为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建设和服务大庆市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接下来,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为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为我校科技处处长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