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全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不断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全校各学院、各部门勇于担当,围绕学校发展重点难点,实干创新,亮点频现。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开展2024年“十大亮点”新闻事件展播,全面展示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亮点与成果。本期,让我们聚焦学校共青团工作。
一、强化思想引领 筑牢信仰根基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专题培训及读书活动23期,累计参与9450人次,通过专题报告、讲座、交流研讨等学习形式实现青年思政引领全覆盖。持续加强团学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青春执灯人”团干部学习成长沙龙3期,录制“传承北大荒精神铸就新时代华章”主题微团课4期,举办“青马工程”、校院两级团干部、学生骨干培训20余场次,全面提升团学骨干政治素养和组织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在全省高校“思政领航 筑梦青春”团课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二、弘扬爱国旋律 厚植爱国情怀
开展具有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国旗下共成长”主题升旗仪式14场,组织“贺盛世华诞 为祖国庆生”“我为祖国唱支歌”“我与国旗合个影”“庆国庆·迎新生”等主题活动5场,引导全校师生以实际行动表达爱国热情。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融入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周周观”观影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入团宣誓仪式、纪念“一二·九”运动89周年主题微团课大赛等活动5场,引导师生把爱国奋斗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实践品质升级 激发青春动能
精心统筹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实践团队1228支,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在火热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打造精品项目,举办“实践归来话感受”活动,遴选表彰“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0支,“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9名,1支实践团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 青春笃行”计划全国示范性团队、6支实践团入选省级示范性团队,2支实践团入选“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黑龙江专项活动示范项目,实践团队事迹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在线、黑龙江省学生联合会、青春大庆等媒体报道。在2024年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推报中,“依木生花”实践团获优秀实践团队、“传承北大荒精神 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团”获评特色品牌项目。
四、赋能志愿行动 擦亮服务品牌
突出主人翁意识培育,服务校内外重大赛会活动,全年组织开展迎新生接站、无偿献血、敬老爱老、关爱流浪动物等“学雷锋”志愿服务255场,累计参与46948人次。先后组织606名志愿者参与“大庆市职工龙舟公开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大庆马拉松”等赛事服务工作,得到广泛好评。拓展志愿服务阵地,培育学生奉献精神,选拔推荐83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3人参加“兴边富民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赴八五五、八五一一农场支教,促进基层就业。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项目,“青暖金晖”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参加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斩获省金国银,实现了我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从0到1”的突破。
五、坚持以赛为媒 培优升级创新
着力培养学生科创意识和实践能力。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取得学校历史性突破,实现“质、量”双提升,获得省赛金奖6项、银奖6项、铜奖11项,优秀指导教师10人及优秀组织奖,获主体赛国家级三等奖。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组织开展“第六届科技文化艺术展示节”,激发各学院开展科技创新节、学科专业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60场,累计参与达23070人次。
六、深耕校园文化 熔铸品牌特色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初见·梦启芳华”迎新生、“桑梓·锦瑟华年”毕业季嘉年华、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辩论赛、阳光体育等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百花齐放,开展场次20余场,参与学生超过5万人次。开展“黑土优品”进校园活动2场,让学生在体验“黑土优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校情垦史,举办“以青春之名 赴冰雪之约”助力冰雪系列活动,搭建学生与亚冬会相互赋能的桥梁,引导学生扎根龙江服务龙江建设龙江。
七、选树榜样典型 传递青春力量
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暨2023年度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及个人表彰大会,评选先进集体74个、先进个人1746名。组织开展2024年学生社团星级评定工作,评选五星级社团13个,四星级社团19个。“结构设计协会”等3个学生社团入围黑龙江省高校“活力社团”TOP100榜。
八、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深化五育并举育人实践
科学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增进工作联动,加强与组织、宣传、学工、教务、招生就业、体育等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协同,不断提高第二课堂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贡献度。加强工作规范,开展团干部、辅导员及社团指导教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培训3场,举办新生及学生骨干培训24场。注重工作交流,2名团干部受邀在团中央学校研究中心、全国“到梦空间”系统管理系统技能交流会上做典型经验分享。“到梦空间”网络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显示,全年累计举办第二课堂活动2309个,活动参与达534875人次。
九、拓展育人空间 网聚青春能量
持续推动“八位一体”校园融媒体共享社区建设,发挥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优势。公众号、微博号、微信视频号发布图文、短视频634条,累计浏览405.5w+;“八一农大新青年”抖音号发布作品79条,浏览量达152w+,点赞量达57w+。坚持原创生产、平常叙事、青年主体,持续打造“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宣传,在网络空间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获评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行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校网通站”“优秀指导教师”1人、“优秀学生编辑”1人,2024年度校园新媒体优秀学生编辑1人。
十、强化基层组织功能推进共青团改革走深走实
夯实团组织建设,规范团组织生活。全校团支部686个,专题学习、团务工作、“每月一主题”团日活动、青年主题教育实践等工作100%完成。开展团支部对标定级工作,全年发展新团员644名,较上一年增加219%,“学社衔接”达到99.3%。成功召开第十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依法依规参与学校建设管理的水平。
文/单旭菲 杨龙